主流消费群体普遍年轻化,就近用餐需求逐渐增多,社区店成为餐饮品牌新的竞争要地,呷哺呷哺董事长更是直言“社区店就是未来”。
社区店真的是个新的风口吗?餐饮人需要去跟进吗?
1 社区店成为市场新风向走红背后有两大因素
餐饮大牌“拥抱”社区店似乎正成为一种主流现象。
去年8月底,星巴克中国首家社区体验店开业,随后在成都、天津、上海等地区相继开出社区店;乐凯撒新开的12家店选址同样也在社区,甚至于西贝在上海区域门店接近一半都是社区店。
呷哺呷哺董事长贺光启在接受媒体采访谈及凑凑时,更是直接表态说:“湊湊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就餐的便捷性是很重要的,而社区店就是未来。”
种种迹象表明,社区作为商场外卖和到家服务之间的那段空白,餐饮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布局。而这一趋势的出现,早有预示。
顾客分流严重,购物商场人气下滑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兴起,大众消费渠道更多元化,线上成为汇集流量的主要场景,原本聚焦于线下购物商场的顾客被逐渐分流。
而在此境况下,购物商场的数量仍在逐年增加。据相关数据显示,去年全国新增900多个商场。看似市场发展向好,实则商场客流分散形势愈演愈烈。商场人气下滑,而商场中的商户们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据相关数据显示,去年全国一、二线城市545家大型购物中心共关店10087家品牌,其中餐饮关店数占比达36%。可见,商场没了流量池势能,餐饮企业受到了很大影响,另谋出路只是必然的选择。
消费主力年轻化,新需求促使餐企改变
与此同时,市场主流消费人群发生更迭,85后、90后等成为新晋消费主力。方便、有个性、猎奇、年轻化、上班族等是这类消费群体较为明显的标签。而这些特性背后预示着厨房的可有可无,外卖也不再是最佳选择,就近用餐的需求开始逐渐加大。
“并不是说年轻人不爱下厨,他们就会特别倾向外卖。外卖或许必不可少,但谁也不会每一餐都吃外卖。而且现在大众饮食生活已经比较健康化,有很多年轻人每天下班都比较喜欢在家附近的店里吃饭,然后慢慢散步回去。”离石景山鲁谷社区较近的一家夫妻快餐店老板王某向记者讲述着他所观察到的现象。
正如王某所言,“隐匿”于社区中的社区店已经成为更多年轻人的选择,同时也逐渐变成新的流量聚集地。所以,相较于客流下降的商场店,餐企“拥抱”社区便不足为奇。
2 社区店这样吸引客群:老年人靠预定,白领靠社交聚餐
从社区店所处的位置环境来看,身处住宅区、拥有固定消费群体是最大的特性。布局社区店,说到底其实主要就是服务好常住用户,做回头客的生意。
为此,餐饮人需要深入了解社区背后的客群画像与需求。普遍而言,社区内的住户以小家庭、流动人口居多。从这两大主体背后我们可以找到3种不同的人物画像与需求讯息。
第一种,老年人需求:预定为王
小家庭中的老年人将有可能成为一块 “大蛋糕”,因为当其他家庭成员上班后,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不便于做饭,社区店可以针对这一点增加预定业务线,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据不少餐饮门店人员透露,有些在外上班的家庭成员会提前为家中老人预定一周的餐品,让门店送餐到家,方便老人就餐。
第二种,婴幼儿需求:产品、服务为上
小孩往往不具备经济能力,但其背后的引导消费能力不可小觑。小孩是小家庭中隐形的消费力量,在外就餐时,父母多数会先考虑小孩的需求。所以餐企应该针对小孩在门店做一些设计,比如门店套餐搭配要符合小孩的口味,且营养均衡,服务更细致、温情、贴心等。
而在这里针对老年人和小孩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两类年龄阶层及他们的身体素质决定了他们在口味上、品质上的稳定性诉求,以及服务上的精细化需要。
也就是说,社区店在产品上需要做到高度标准化,服务上应有一些针对性的细节设定。比如西贝上海的社区店内有亲子洗手台,以及针对幼儿的一些用品;大家乐在店内桌面上设置隐藏式USB接口,让消费能更好地使用智能设备,以此来增强对消费者的粘性。
第三种,年轻白领需求:颜值高、能聚餐最好
相关调查显示,流动人口中的年轻白领不存在养家压力,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追求,他们在快节奏的工作之余会更享受“坐下来”的慢节奏生活方式。年轻白领是社区店的消费主力军,社区店的设计应更多地迎合这部分客群。
比如店铺的设计上要年轻化、颜值高,产品上可以加入适合慢慢品尝、边聊边吃的下午茶类产品。社交、聚餐等是年轻白领们的基本诉求,餐企可以基于这两点在场景上多做设计。
比如小大董就打造了一个社区店,以家庭、社交聚餐为主,在店面装修方面选择雅致轻松的格调。
在这三者之外,根据社区的生活化属性,社区店的消费需求还可以外延。比如餐企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消费场景,比方在产品上,可以提供粥品、烧烤夜宵等比较符合消费者生活化需求的产品。
又或者在餐厅提供消费者与宠物相处的生活场所,像部分星巴克社区店专门为宠物提供了休息区、宠物菜单等服务。星巴克社区店负责人指出,融合感情、传递美好是星巴克社区店的理念。
这实质也应是社区店本质上的基本理念。不论是精细化、优质的服务,还是针对客群而设计的消费场景及产品,都不难看出:社区店本身最大的属性特征就是给顾客以美好的消费体验,传递一种“家”的温度。
3 做社区店也要小心这两个坑
不过,虽然说社区餐饮正逐渐发力,发展前景被市场看好,但当下却也面临着一些难题。
1.社区附近固定餐饮选址难
餐企想要在社区开店并不容易,因为许多社区不让开餐厅。和合谷总经理赵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根据住建部的有关规定,社区餐饮店要与周边居民楼的直线距离达到20米以上,还得周边居民签字同意才能开,这样的餐厅太难找了。”
2.餐车不能开进社区,配送费高昂
很多社区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相关部门,对饭菜、餐车运输各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并对餐车进社区的情况严令禁止。此前,净雅食品集团制作了200辆移动餐车但都未能成功进入社区。
此外,配送成本也是一大问题。社区餐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比较分散,价格便宜,假设一单卖十五六元,如果一个社区只有一单,光配送就得耗费不必要的人力成本和运输成本。
对此,一位餐饮品类分析人士指出:“现存问题的确有,但社区店作为一种新趋势,其背后的餐饮服务价值是存在的,它弥补了外卖从商场送餐到家的那段空白点。现在就看餐饮品牌怎么去调整解决现存的问题。”
总结
社区店作为一种新趋势,还需经历试错的过程。基于社区客群,究竟什么样的店面形式、服务、产品最符合自身品牌的定位,最能让消费者产生复购欲,绑定他们的下一次消费,餐饮人还需根据自身条件、品牌基因去做更多的探索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