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校长多忙,也应该腾出时间来深入课堂,贴近师生,贴近实际,它可以帮您掌握学校内部的许多真实状态。
校长听课、评课的视角
校长听课、评课的价值取向、观察视野、角色定位究竟是什么,它与教研员听课评课、与普通教师听课、评课有何区别呢?
1.要有科学的价值取向。校长听课、评课应该站在学校全局的角度,要关注某些教师具体的教学细节问题,但更要关注教师个体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教师成长的规律性问题。
要关注教师课堂教学的思想和行为,更要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以及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素质现状,调整今后教育的思路和方向。
从学校管理的诸多方面(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教学研究与管理的机制与模式等)寻找原因,为改进学校管理提供依据。
通过“观察课堂”这个窗口,透视学校全局。这种“以人为本、着眼于发展”的观念才是校长听课、评课应有的视觉角度和真正的价值取向。
2.要有宽阔的观察视野。听课、评课要超越学科边界,以更宽的视角去观察课堂。
首先,要坚持全面观察的立场。除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外,校长还可以从工作态度、职业情感、精神生活等多角度探寻课堂问题的原因,并给教师提供多方面的帮助。
其次,要坚持一般教学论的观察视角。校长不可能精通所有的专业,对非本专业的课堂教学,应多从一般教学论而不是学科教学法层面去观察,去提出课堂教学重构的建议,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不仅评不到点子上,影响教师情绪,还会降低校长个人的威信。
校长听课、评课能够作为“内行看门道”最好,但确实不在行就应该站在学习者的位置上发表准确的评价。“外行看热闹”也要能看、会看、看懂、看清楚。
3.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校长在听课、评课过程中应该是调研者和发现者、学习者和赏识者、指导者和援助者等多种角色的结合体。
校长的主体角色是调研者和发现者。调研是听课、评课的主要目的,只有调研才能发现该肯定的和发扬的、该改进的和批判的。
对优秀课要学习,更要赏识激励;对问题多的课要指导,甚至示范性辅导,对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应及时帮助解决,做教师的指导者和援助者。
实践证明,在一个团队里有效工作,教师们需要许多资源和大量培训。校长要成为一个资源的供应者,提供购买材料的资金,制订培训计划。
不管担当什么角色,在整个过程中,要以引领为主,把好课改方向的舵;以调查发现为主,以解决实际问题;以“品”课为主,赏识和激励自己的教师和学生。
好课差课并不是听出来、评出来的,而是悟出来、品出来的。作为校长,若能学会以欣赏的眼光、研究的心态和负责的态度,坚持经常去品悟不同类型、不同科目、不同阶段和不同教师的课,就有可能独具慧眼地变被动为主动“品课”,就有可能让听课、评课充满艺术、成为艺术。
所以校长在听课时,就应该特别留心去观察和收集不同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各种教学“绝活”,用心去捕捉和品悟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亮点”与创意,细心去揣摩和总结不同教师的教学个性与风格,通过聚众人之精华,不断提升“品课”水平,以利指导教师进行教学。
校长听课评课的行动方式
主要有三种性质的听课评课形式:
常规督促性听课。如为了督促教师抓好平时的教学,最好采用预约听课与随机听课相结合、全面听与重点听(通常采用流动走听的形式)相结合的办法。
指导性听课。校长应该是业务的行家,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可以采取跟踪听课与会诊听课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教师快速入门,寻求教学门道。
课题研究性听课。如为了加强课堂某种模式、某种课题的研究的话,则适合采用对比性听课与专题性听课相结合的方式。
专题调研性听课。如围绕生态课堂的研究专题,开展调研,摸清实施过程中的困难、现状,探究克服困难、改变现状的策略等等。
听课形式多种多样,但都应为管理服务,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服务,为促进师生发展服务。
校长听课评课应达到一定的量,但不是毫无策略、漫无边际的听课评课,要根据实际需要采取有效的行动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课评课的前期准备
在听课评课行动之前还应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和后期总结评价工作,校长必须准备好“三读二研一反思”:
“三读”,即读教材和评课标准、读教师,读学生。“二研”是指研究课堂存在的共性问题、突出问题;研究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关键问题、根本问题。“一反思”就是反思学校教学研究与管理中的策略问题、方向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评课议课,校长才有真正的发言权,评课才有说服力。
读教材,主要是针对本课内容,基本了解本课内容以及它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读评价标准,有利于评课有依据、有标尺,不至于漫无边际;读教师,指从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出发,结合其上课具体表现,对他的发展水平、工作态度、个性特点等有初步的了解;读学生,就是研究课堂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或个别特殊学生的问题,诸如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个别学生突出的问题等。
当然,校长读学生与任课教师读自己的学生有所区别,它有赖于任课教师又跳出任课教师,要与任课教师一同研究观察,又要总揽全局,从全校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然后商讨有效对策。
研究课堂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共性的问题,有利于面向全体进行反馈矫正;研究制约或阻碍教师发展的突出问题、根本问题,可以以典型案例进行解剖分析,利于教师迷途知返,利于学校调整思路。
反思,指的是反思学校校本研究与管理是否有利于促进师生素质的发展,方向和策略是否正确,措施是否扎实有效,如何改进和调整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三读二研一反思”,它们之间环环相扣,是不可偏废的一个整体。读懂教材、读懂标准、读懂教师、读懂学生,都是为了更好地研究课堂、研究教师、研究学生,探求贴近学校实际促进师生整体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有效策略。
后期的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应该及时到位,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真实性原则。不添油加醋,不夸大事实,一切用事实说话,让教师心服口服。
激励性原则。不管课上得如何,始终以鼓励和激励为主、肯定成绩为主、表扬赏识为主,眼中有“人”,呵护教师的自尊心,保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一腔热情。
商榷性原则。在肯定优点的同时要指出值得商榷的地方,以商量的口吻说话,进行必要的引导、点拨、启发,让教师从中得到启迪和醒悟,做到对“课”而不对“人”。
因人而异的原则。在把握基本准则的情况下,评课的标准、评课的态度、评点的方式方法因人而异,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课施“评”、因人施“导”,让教师的个性得到真正的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