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上获得利益,就要为这个社会创造一定的价值。前几天看到这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而作为店铺,若想要获得利润,也需要为顾客创造一定的价值。若是一个店铺不能为顾客提供利益,那这家店铺也算走到头了。
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上获得利益,就要为这个社会创造一定的价值。前几天看到这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而作为店铺,若想要获得利润,也需要为顾客创造一定的价值。若是一个店铺不能为顾客提供利益,那这家店铺也算走到头了。
就如前几天我提到的泡面餐厅,在今年年初,可以说非常受市场的欢迎,可到现在,短短不到半年,就做了冷板凳。
泡面餐厅为什么短短半年就从盛而衰,有人说是山寨店铺太多,也有人说还是竞争太过激烈?
泡面餐厅的不景气,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能为顾客创造价值。顾客花了几十块钱,结果得到的是一款非常普通的泡面,顾客觉得付出的金钱和得到的回报不等价,自然对泡面餐厅也就不再喜欢了。
一个项目是否受市场的欢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项目是否受到消费者的喜欢,而让消费者喜欢,就要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可惜的是,很多开店老板在开店时。并没有考虑的自己所开的店铺能不能为自己的顾客提供好处,只是幻想着在开店成功之后,自己每天能赚多少钱,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嗨型开店。
自嗨型开店
我认识的初次开店的小李,可以说就是典型的自嗨型开店的老板。
小李虽然是一个初次开店的创业者,但对如何开好一家店也做了仔细的研究。小李在选址时,仔细的调查了目标店铺每天的客流量,并根据一些开店前辈总结出来的规律,大致算出了如果在这里开店,每天能有多少营业额,然后与店铺每天的运营成本对比后,发现店铺是可以赚钱的,就把店开了起来。
可店铺开张之后,问题就出现了,虽然每天店铺前的客流量很多,可并没有多少顾客进店消费,这与小李的调查结果不一样,这就比较尴尬了。
后来调查发现,小李所选的项目并不适合附近的顾客,并不适合这个商圈,起初有些顾客进店,纯粹是因为好奇。可好奇心一过,顾客便越来越少,最后不得已,小李把店铺转让了。
这种情况小李并不是个例,有很多老板想要开店时,也都是这个套路。起初,他们也会做一番“调查”,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调查成果”判断是否开店,可他们不知道的,这些“调查成果”大多都是开店老板的自嗨。
他们幻想开店之后,每天会有多少顾客进来消费,能为店铺带来多少利益。可他们并没有想到,若他们的店铺不能给顾客带来价值,那么这所有的调查结果永远也不能实现。
调查什么?
有些老板说,若是调查的结果做不得数,那调查还有什么意义。
调查还是要调查的,但开店老板要学会如何调查?调查什么?
若是选址调查,所选的目标门店每天的客流量统计确实是必须要坐的一项,但这并不是全部,我们在调查客流量时,不光要统计他们的人数,还需要了解他们的需求,我们的店铺是否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若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客流量再多,也没多大用。
如何了解顾客的需求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顾客群体的具体情况,如他们的收入情况、家庭状况、年龄大小,甚至他们的住的地方离这里有多远,通过这些信息,来分析他们的消费习惯,然后判断自己的店铺是否迎合附近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如何调查?
关于调查,这里要多说一句,很多时候店铺的营业额下滑,很多老板都会通过向顾客调查来研究业绩下滑的原因,但在向顾客调查时要最大程度的减少调查者对老板的误导。
很多餐厅在顾客用餐结束时,会向顾客询问,餐厅的产品味道怎么样,这时很多顾客都会回答“不错、好吃、还行”,然后餐厅就会认为自己的产品不错。
餐厅的餐品真的不错吗?这其实是顾客对餐厅的误导,而这个误导还是餐厅自身造成的,因为餐厅在向用餐的顾客询问产品好不好吃时,其实已经给了顾客答案,因为很多顾客在面临这种情况时,通常都会回答:“不错、好吃”。然后餐厅居然还信了,真的认为自己的餐厅产品不错,等到生意不好的时候,还百思不得其解:餐厅的产品不错,生意为啥不好呢?
另外有些餐厅在调查自己的产品是否受欢迎时,通常会询问:您对XX产品是否喜欢?这问题本身其实已经对顾客设限。因为顾客即使回答喜欢,但并不代表顾客会进店消费,或许顾客喜欢这个产品,但更喜欢另一个产品,他们更多的会去另一家餐厅用餐。
或许换个说法:平常您都会在哪里用餐?或者平常您都会吃什么?这时候得到的数据虽然很多很乱,但更具有说服力。
总结
开一家店,说造福一方或许有些空,但至少要给顾客创造一些实在的利益,或物美、或价廉、或干净卫生、或者服务好,甚至能让前来消费的顾客少走几步路,只有顾客得到了优惠,店铺才能长久的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