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是奶茶店提高客单价和营收直接的方式,但大多数奶茶店并不敢随意涨价,生怕将顾客"赶跑”了。那么奶茶店该采取何种策略,才能让顾客心甘情愿多掏腰包?奶茶店的价格要跟着谁走?在奶茶店的营运过程中,我
涨价是奶茶店提高客单价和营收 直接的方式,但大多数奶茶店并不敢随意涨价,生怕将顾客“赶跑”了。那么奶茶店该采取何种策略,才能让顾客心甘情愿多掏腰包?奶茶店的价格要跟着谁走?在奶茶店的营运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奶茶店选择了涨价,有的奶茶店保持了原价,有的奶茶店选择了降价。那么,一点点奶茶如何涨价才不让顾客反感?
在这样混乱的价格竞争中,奶茶店到底该不该涨价?在考虑定价的时候,很多餐饮老板喜欢拿同行的价格来进行参考,并围绕同行的价格区间进行上下调整,以保持奶茶店的竞争力。乍一看,这种方法非常聪明而且简单易操作。然而,这确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定价方法。从正常的商业逻辑来看,决定产品定价的是主要因素是奶茶店的运营成本和利润占比。
而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同一质量的同一道产品,不同的奶茶店所需要支付的营运成本是有所差别的。这主要体现在供应链和出品管理这两个维度上。
其次,奶茶店的不同定位策略,也决定了菜品的定价逻辑。就比如外婆家3块钱一份的麻婆豆腐,这道产品的低价策略,主要起到招揽客流的作用。因此,成本导向和需求导向才是奶茶店定价的策略方向,也是奶茶店决定涨不涨价的根本因素。
为什么有的奶茶店不涨价?
原材料成本、店铺房租、人工费用等运营成本的上涨,让奶茶店的涨价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然而在这样的趋势面前,却有奶茶店选择了不涨价。这里面的逻辑是什么?
让利给消费者
一点点奶茶目前近乎有上千家加盟店,这都是历经多年的开店,发展到如今的局面,在过去十来年的发展中,不论市场如何变化,采购价或高或低,一点点奶茶始终以亲民的价格对外销售。
对此,一点点创始人表示,这样的策略对于奶茶店的运营有一定的压力。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奶茶店往往需要为此倒贴。但是万岁寿司仍然坚持1年365天不间断销售这款产品。在一点点奶茶创始人看来,奶茶店与其花费大量的营销成本去引流,还不如将营销费用节省下来,回馈给客户。
严格控制营运成本
企业成本控制,除保持成本不上升外,可能更大的是希望成本每年都有一定的降低幅度,但成本降低总有一个限度,到了某一个限度后,如果不是创新技术、工艺,增加或改进设备等,成本很难再降低,管理上稍一松懈还有可能反弹或提高。
成本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奶茶只有从创新着手来降低成本,从技术创新上来降低原料用量或寻找新的、价格便宜的菜品原料替代原有老的、价格较高的原料;从工艺创新上来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原料的损耗量、提高成品率或一级品率;从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创新上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设备利用率以降低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与固定成本含量;从营销方式创新上来增加销量,降低单位产品营销成本。只有不断创新,用有效的激励方式来激励创新,才是餐企不断降低成本的根本出路和关键所在。
一点点奶茶店比较流行的几个涨价方法。
PI值涨价策略
今年年中,一点点奶茶郑州门店进行了部分产品的调价。有的涨了几块,有的涨了十几块。但是,大多数的消费者在用餐过后却没有感觉到太明显的涨价,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一点点奶茶是根据PI值和价格弹性系数这两个因素进行价格调整。PI值,也叫千人购买率,也可以称为商品的购买指数、商品的人气度或是商品的聚客指数。
PI值与价格敏感度的关系十分密切,PI值高的商品是价格敏感商品。PI值高,说明该商品被客户的关注度高,购买频率也高,这类商品会在客户心中形成一个固定的价格区间,商品价格稍有变动就会引起客户的注意。
商品PI值往往与商品的定价、毛利率呈现反比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同类商品中,PI值越高,定价越低,商品的毛利率也越低;反之,PI值越低,定价高,毛利也高。
涨价之前,一点点奶茶在郑州的客单价基本上在70-90元,涨价之后,基本上还是这样一个区间。这样操作,可以减少顾客的心理落差。
新品迭代策略
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你的产品买单,是提升奶茶店利润率的核心问题。对于有研发能力的餐饮店,推新品是个不错的“间接涨价法”。
在消费者的认知中,不同品类的产品对应不同的消费能力。这一观念,限制了很多奶茶店提价和议价空间,使得奶茶店的盈利能力被限制在一个范围之内。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Kao铺将引入利润高的爆品产品替代奶茶店固有产品,比如寿司。在kao铺创始人吕强看来,爆品迭代的运作方式,比起简单粗暴的升价要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
组合套餐策略
在奶茶店的套餐组合下,很多消费者甚至可能完全不会关注单品本来的价格。
而在很多中餐馆,奶茶店中任何两个菜品之间都有可能建立连接:顾客点餐是某几种产品样式的排列组合,这好似在网状结构上画出了一条条线,这一条条线正是奶茶店需要为顾客备餐的产品线。
因此奶茶店的定价不应孤立地考虑单品的价格,而应考虑一条条备餐产品线的价格。套餐定价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糊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概念,也可以减少消费者的心理落差。